交通事故后逃逸,法律责任有哪些?
2025-09-11花都区知名律师
交通事故后逃逸,法律责任有哪些?
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,对于交通事故后逃逸的行为人,首先会受到交通管理部门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给予的行政处罚;如果逃逸行为导致人员重伤或死亡,且逃逸行为被认定为加重情节之一,则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,并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追究其刑事责任。
法律依据: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第九十九条: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,尚不构成犯罪的,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,并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。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一百三十三条【交通肇事罪】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,因而发生重大事故,致人重伤、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;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,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;因逃逸致人死亡的,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。
轻微刮擦是否需要报警处理?
轻微刮擦是否需要报警处理,主要取决于事故的具体情况。如果双方对事故责任没有争议,并且能够协商解决赔偿事宜,那么可以不报警处理。但是,如果双方对事故责任存在争议,或者虽然责任明确但对方不愿意配合处理,那么应当及时报警,由交通管理部门进行处理。
法律依据: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第七十条
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,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,保护现场;造成人身伤亡的,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,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。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,应当标明位置。乘车人、过往车辆驾驶人、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。
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,未造成人身伤亡,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,可以即行撤离现场,恢复交通,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;不即行撤离现场的,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。
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,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,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,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。
交通事故后逃逸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,而且可能会给他人带来不可挽回的生命财产损失在遇到交通事故时,正确的做法是立即停止车辆,及时报警求助,并尽力协助救援工作,以避免更严重的后果。同时,也提醒广大驾驶员朋友遵守交通规则,文明驾驶,共同维护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。